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活动预告

【文汇报】邵帅、李国祥:以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发布者:mg4355vip线路主页检测品牌部                                                                 来源:华东理工mg4355vip线路主页检测

近日,由mg4355vip线路主页检测副院长邵帅教授与南京师范大学mg4355vip线路主页检测李国祥副教授二人共同撰写的文章《以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表于《文汇报》,以下为文章内容:

如何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势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精神,充分认识新质生产力发展对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潜在重要贡献,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三个维度面临挑战

从实践来看,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区域维度上,我国清洁能源丰裕地区与高用电负荷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造成电力生产与消费的空间错配,使得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撑力不足。具体来看,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据绝对优势,全国9大清洁能源基地中有7个在西部地区,“绿电送出去、电费收进来”的空间巨大。但我国清洁能源跨区域消纳能力不足、电网调节能力偏弱等问题,导致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产业维度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偏重工业的产业结构成为低碳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掣肘,尤其是在经济稳增长和绿色新兴制造业发展动能不足的背景下,低碳产业集群建设困难重重。部分产业集群仍以产品的加工组装等价值链低端环节为主,致使其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层次发展状态。此外,一些地区在低碳产业定位和低碳产业集群建设中缺乏对集群内产业关联的关注,尤其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关联及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横向关联,导致低碳产业集群内产业关联度相对较低,低碳技术协同创新能力和清洁能源协调配置程度不高,低碳产业整体竞争力明显不足。

在企业维度上,近年来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化企业快速崛起,增加了算力需求,进而引致了电力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但是,我国当前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意味着电力消耗增加将导致污染物和碳排放的持续增长,因此具有高耗能特征的数字化企业发展反而不一定有利于节能减排。同时,区域间、企业间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问题凸显,数字技术的普及应用范围受到较大制约,导致全域范围内企业环境信息传输壁垒难以被打破,碳足迹追踪困难,进而减弱了数字技术的降碳效能。   

探寻绿色低碳发展新路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筑牢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生态根基。以清洁能源、数字技术、低碳产业集群为典型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可为中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贯彻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要求,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生产力质态跃升的客观要求,是助力实现环境治理目标的核心抓手,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推动能源系统向脱离化石能源的方向转型,并实现多种能源协同互补,保障能源结构低碳化进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满足新形势下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需要;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并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及环境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环境风险前期预警管理水平;促进低碳产业集群提质升级,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完整而有韧性的低碳产业链供应链,激励各区域抢占低碳产业发展新赛道,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新体系。

发挥新质生产力的积极作用

发展具有绿色低碳内涵的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愿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大力发展以清洁能源为典型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第一,应在严格落实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合理承担相应清洁能源发展责任的同时,加快清洁能源跨区域调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西电东送”通道,形成中西部稳定输电、东部稳定消纳的长效机制。第二,鼓励社会资本在中西部地区参与建设零碳产业园,提高东中西部地区产业低碳发展的联动效应,将清洁能源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第三,围绕碳排放权、碳汇、碳积分等碳资产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以期有效扶持清洁能源丰富地区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大力发展以低碳产业集群为典型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第一,合力打造形成具有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绿色清洁等特征的低碳产业,发展以深远海风电、新型储能、高效光伏、氢能为核心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推动跨区域、跨产业交叉融合和创新应用。第二,以提升制造业产业集群低碳产品品质和绿色竞争力为核心目标,推动工业设计与制造业低碳发展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链后端价值和低碳产业发展潜力,助力打造具有绿色化、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征的低碳产业集群。第三,整合低碳产业集群内各类资源,优化能源环境要素配置,构建稳定的低碳产业集群发展配套联合体,营造集群内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低碳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链韧性稳步提升的良好产业生态。

三是大力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典型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第一,以数字技术发展为契机,聚焦具有高污染、高排放特征的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和要素偏向性技术进步水平。第二,拓展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范围,实现全产品的环境信息可追溯,提升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环境信息衔接度和透明度,保障环境足迹数据在全产业链的高效稳定传输。同时,激励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动态监测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的污染和碳排放信息,明确各环节的环境责任并积极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第三,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信息挖掘作用,缓解资金供需不匹配问题,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低耗能、清洁化企业发展,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降碳减污新局面。




来源:《文汇报》 | 2024-08-04| 作者:邵帅、李国祥


链接:https://info.whb.cn/mobile/2024-08-04/22405/detail-100604.html?timeTemp=17227475365567084&ys=7×tamp=1722748847104